降价不管用了?5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下滑1.9% 崔东树:未来市场竞争以促销为主

内容摘要6月11日,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5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累计为807.3万辆,同比增长5.7%。其中,5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71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增长11.4%。“导致5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下滑的主要原

6月11日,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5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累计为807.3万辆,同比增长5.7%。其中,5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71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增长11.4%。“导致5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燃油车(销量)的下滑。”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解释称。

图片来源:乘联分会公众号

5月,国内燃油车零售销量为91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增长6%。1~5月,国内燃油车累计零售销量为482万辆,同比下降9%。

对于6月国内车市的展望,乘联会方面认为,春季新车降价潮结束、北京电动车号牌在5月底的发放,以及“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将共同推动6月购车热度的延续。

自主品牌零售份额近58%

5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零售销量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达到98万辆,实现同、环比均增长12%,零售份额达到57.6%,同比增长了7.3个百分点。今年1~5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零售份额为56%,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6.6个百分点。

在崔东树看来,自主品牌乘用车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自主品牌乘用车在新能源车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002594)、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000625)等传统汽车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明显。

与自主品牌保持同比高增长不同,5月的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同比下降达21%,仅为49万辆。其中,5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8.6%,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4.8%,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6.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乘联分会公众号

从5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来看,排名前五位的车企中,有四家为自主品牌,分别为比亚迪(26.8万辆)、吉利汽车(12.4万辆)、长安汽车(9.6万辆)和奇瑞汽车(8.9万辆)。

5月的豪华燃油车因为市场需求并不强烈,零售销量仅为24万辆,同比下降3%,环比增长19%,零售份额为14%,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受市场企稳回暖和出口促进,5月国内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为203.1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3.9%,创历史新高。“从5月国内乘用车市场表现看来,国内乘用车主力厂商总体表现分化,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安系厂商总体较强。”崔东树称。

PHEV增速迅猛

5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89.7万辆,同比增长32.1%,环比增长13.8%。厂商批发渗透率44.2%,较2023年5月34%的渗透率提升10.2个百分点。其中,5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为59.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2.7%;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8%。

图片来源:乘联分会公众号

细分来看,5月,纯电动车批发销量为53.1万辆,同比增长9.4%;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为27.6万辆,同比增长84%;增程式车批发销量为9.1万辆,同比增长105%。

从上述数据来看,5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批发销量占比增长明显,与纯电动车形成了6:3的市场格局。“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加快对PHEV的布局和发力。”崔东树解释称,未来,随着比亚迪等车企旗下PHEV车型的加快推出,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占比将继续得到提升,而纯电动车占比会相对缩小。

5月28日,比亚迪秦L DM-i和海豹06 DM-i正式上市。6月6日,比亚迪秦L DM-i开启万人交付。这也意味着,秦L DM-i上市后不到10天销量就已突破万辆大关。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日前在直播时透露,秦L DM-i和海豹06 DM-i订单量极为庞大,让公司都不敢轻易公布具体数字,担心一旦放出来对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震动。

6月11日,有消息称,比亚迪秦L DM-i和海豹06累计新增订单已破8万辆。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比亚迪方面进行求证,但未获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国内新能源车型批发销量排行榜中,比亚迪占据了前五个席位中的四个,分别为比亚迪宋(约8.22万辆)、比亚迪秦(约5.21万辆)、海鸥(约3.54万辆)、比亚迪驱逐舰05(约3.29万辆)。

得益于多款车型的优异表现,比亚迪以约33万辆的销售成绩稳居5月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排行榜榜首,遥遥领先排在第二位的特斯拉中国。数据显示,5月,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为7.26万辆(含Model 3约2.72万辆、Model Y约4.54万辆)。紧随其后的为,吉利汽车(约5.87万辆)、长安汽车(约5.03万辆)和奇瑞汽车(约3.94万辆)。

“价格战已趋于平稳”

进入2024年,汽车行业整体库存压力加大,新一轮“价格战”掀起。整个行业陷入卷价格、卷配置、卷速度、卷流量,甚至卷老板的氛围之中。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资料图)

“‘价格战’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新品快速推出、成本价格体系快速调整情况下的必然阶段,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经阶段。”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2~4月出现的“价格战”,是历史上罕见的一次“价格战”。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70款电动车参与降价;2024年1~5月累计有56款电动车降价。“‘价格战’进行到现在,已经不是简单地卷价格,而是车企体系能力的竞争。”崔东树表示。

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看来,车市内卷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执法严格,透明公平竞争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表现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李书福说。

事实上,进入5月以来,参与“价格战”的车型骤减,已从4月份的54款下降到了10款。“国内车市‘价格战’已趋于平稳。”崔东树强调称,“价格战”是特定时期的产物,随着新产品价格调整到位后,未来市场竞争将回归到以促销为主。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